伊利、美的、长江电力等大蓝筹公司业绩稳定,九号公司、泡泡玛特等新生势力表现亮眼。伊利奶粉业务增长显著,美的净利润增速超格力,九号公司营收翻倍,滨江集团地产净利润大增。部分银行利润下降,但增速低于营收,未来分红潜力大。整体来看,稳定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各有亮点。
财报季最后一天,无论美丑都要出来见公婆。
1、伊利Q1营收329亿,同比+1.5%,扣非净利润46.3亿,同比+26.2%。考虑到目前还是乳业的下行周期,这个业绩就很不错了,亮点是奶粉业务增长。通常来说Q1都是伊利业绩最好的季度,所以毛估估目前大概是15PE左右的市盈率,明显还是偏低;现金分红77.26亿,再加上回购,股东回报5%以上,拿着吃息没问题。
2、塞力斯Q1营收191亿,同比-27.9%,净利润7.5亿,同比+240%,净利润率也只有4%,估计华为收了不少技术服务费。我不太知道怎么评价这个数据,营收下降还是偏利空吧。
3、茅哥Q1营收+10.5%,净利润同比+11.6%,这个业绩真的顶。现在市盈率20PE,真的不算贵。
汾酒Q1营收165亿,同比+7.7%,净利润66.5亿,同比+6.2%。汾酒前几年一直是增长之王,但现在也只有个位数了,而且很可能是去年Q4留了一部分利润到今年Q1释放,真实增长水平估计还更低些。
4、海尔智家Q1营收791亿,同比+10%,净利润54.9亿,同比+15%。这也是国补受益股,海外增长也不错,最近股价一直在跌,现在前瞻市盈率只有10PE了。 美的集团Q1营收1278亿,同比+20.5%,净利润124.2亿,同比+38%。这个真的炸裂,规模那么大还能维持这个增速,当然国补液立功了。美的净利润增速比格力还高12%,这就是经营水平的差异。
5、瑞幸咖啡Q1营收88.7亿,同比+41%,扣非净利润6.5亿人民币,单店利率回升+8.1%,算是走出了库迪咖啡打价格战的影响。总之我还是那个观点,单纯的价格战是无效的,的确能让对手难受一阵,但也仅止于此而已。
6、招行Q1营收837.5亿,同比-3.1%,净利润372.8亿,同比-2%;中行净利润-2.9%,工行-3.99%,建行-3.99%,农行+2.2%,大部分营收也减少了。净利润下降肯定算利空,但从银行的特点来看,利润降速低于营收,说明不用再有新的资本开支,未来增大分红概率很大。
7、九号公司Q1营收51.1亿,同比翻倍,净利润4.56亿,同比+236.2%。这个业绩真的可以,前瞻估值也就20PE左右。九号公司本来是做平衡车的,现在切入了小电驴领域,把很多属于汽车的黑科技用在了电驴上,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。他喵的,做消费股还是要和年轻人在一起…
8、滨江集团Q1净利润9.76亿,同比+47.9%,独一份的地产公司高增长财报。
9、长江电力Q1净利润51.8亿,同比+30.56%。有些公司赚钱就是这么容易,都是命。
整个看下来,虽然大部分公司的业绩一般般,但还是有两类公司不错。
一种是不被世界改变的大蓝筹,比如茅哥、伊利、美的、长江电力这种,虽然业绩说不上炸裂,但胜在稳定,穿越牛熊。
一种是改变世界的各种新生势力,港村的泡泡玛特、老铺黄金、蜜雪冰城,A村的九号公司,还有那些卖宠物用品的。
之间我写DeepSeek的时候说,从80后开始,国人的整体科学素质发生质变,达到了可以与美国争锋的水平。
现在我想扩展这个观点,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,其他像商业、工业设计、审美等等领域,80后、90后、00后也逐渐会出现世界级的企业家,和我们的制造业结合,创造出伟大的产品和公司。
我可能也要改变之前的偏见,也许未来科创板里的确会出现一批给力的公司。
问题就是,这些伟大的产品创造出来以后去卖给谁?
卖给歪果仁是没问题的,小米、大疆、泡泡玛特、九号等都证明我们的产品已经具备出海而且横扫的能力。
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市场,有可能关闭的,基本盘一定还是国内市场。
只有增加国人的收入和消费能力,才能真正帮这些优秀企业补到血,使其能够发育成长;然后这些公司才会招大量的高薪员工,形成正向循环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