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讨论一个反常识的问题:勤劳是美德么?
在不同时代答案不一样。
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,也就是一家人吃用的东西,绝大部分都自己生产,只有少部分需要购买。在这种情况下,生产和消费自然达成平衡,勤劳意味着家庭产出增多,能享用的东西也多,因此大概率是好事。
但到了工业社会,我们所用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购买而来,自己生产的较少,这个时候生产和消费就不再是自然平衡的关系。举例来说,整个社会只需要1000万辆汽车,结果你过度勤劳,加班加点生产出来2000万辆,那最后整个行业肯定都血亏,就是坏事了。
当然还有一种情况,整个社会需要1000万辆,但大家都懒,最后只生产出来500万辆,最终导致通胀,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被满足,也是坏事。
但如果再细想,其实勤劳也分为两种,内卷式和创造式。
内卷式勤劳就是把已经会的题目再刷100遍,身体已经亚健康了每晚还要加班到12点,光伏已经过剩了你硬还要投资再建个大的。这种坏的勤劳无法增加有效需求,只能增加无效供给,制造焦虑。
创造式勤劳就是努力去学会一个新的题型,创造一种新的技术造福人类,写一首歌娱乐群众,制造一种新的产品比方说苹果手机、特斯拉汽车引发全球抢购。这种好的勤劳为人类创造了新的可能性,增加了有效需求,解决了问题。
所以现代社会通过各种方法来控制内卷式勤劳,鼓励创新式勤劳。
包括但不限于:
- 控制工作时间,让大部分人摆脱被迫内卷勤劳的境地。
- 转移支付、福利制度,给大部分人基本生活保障,使一部分人退出劳动力市场,减少内卷的激烈程度。
- 发行国债,购买公共产品、弥补福利所需资金。国债的本质是所有人一起负担的债务,但最终无论是还本金还是利息,本质来看当然是有钱人来承担,因为穷人没钱还。本质这是一种均贫富的手段,减少了有钱人继续内卷的动力。
- 给科技股高估值,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创新工作。
- 鼓励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创意产品,比如足球、电影、游戏、泡泡玛特等,因为这些行业才能容纳更多的创造式勤劳。
- 鼓励服务业发展,因为服务是差异化的,无法存储的,你再内卷最坏也就是浪费自己时间精力,不像制造业那样形成大量库存,长期破坏整个供需平衡。
这些都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,比方说日本原来也很卷,男人都加班不回家,但现在也不怎么加班了。韩国也很卷,但现在也不那么卷了,或者说大部分人不那么卷了。我问了在韩国的朋友,现在大部分小学生都不卷了,不太补课,加班情况也大为改善。
以前欧洲也很卷,工人一周工作7天,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,现在怎样你们都知道。
我们也走在这条路上,只不过很多人还是农业时代成长起来的,无法接受工业社会的伦理观点,所以还需要走很久,才能到那个比较和谐的点。
……
今天我血亏,如果从绝对金额来看,肯定是史上最多一天;如果从相对比例来看,大约就是整体接近跌停,印象中21年中概互联也跌过几次大的,不太确定今天是不是创纪录了。
本来计划减20%仓位,但实在是太惨了,稀里糊涂减了10%就下不去手了。
但如果你问我心态,那还过得去,并没有炸裂。
一是因为周末就基本确定是这个走势,有心理准备,而且凡是在场子里的都没躲过去。
二是今天跌完,年内还有一丢丢利润,好歹还没亏钱,还属于出来混都要还的范畴。
至少前面跌,那是只有我村跌,其他村都涨得好好的,这回是大家一起跌,边上还有很多人陪着。
做一个极端假设,未来东西两大国之间的贸易完全断开,大约相当于GDP的3.4%左右,考虑乘数效应,也就是拿到这些钱的人还会在国内再消费什么的,大约最终影响会在5%左右。
以上只是极端影响,事实中不太可能发生,假设真实影响是一半,那就是2.5%。
假设我们采取些对冲政策,拉升1%左右的GDP,那影响就是1.5%左右。
这个黑天鹅当然也很大,但是相比这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那些事,比方说疫情,其实都是小一号的。
所以既然已经跌成这样了,我打算最多再减10%,剩下就死扛了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