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教授 - 努力进化 在这个市场里站着把钱赚了

周末有篇何小鹏的专访出圈,朋友圈好多人转发了。嗯,看名字你们就应该知道这就是小鹏公司的创始人兼老板。之前他创办了UC,被阿里收购后又重新出来创业,2017年正式创办小鹏汽车。

一开始小鹏估值很高,但后来因为控制不住成本差点崩盘,2022年从长城汽车请来了王凤英,艰难开始爬坡,现在看起来有点逆袭成功的意思,股价最近也涨了很多。

这篇专访很长,有三点特别打动人。

1、何小鹏是个老实人,所以经常被人骗,被外面人叫做骗,被内部人叫做忽悠。员工忽悠老板算是一种本能,我当老板的时候也经常被员工忽悠,最荒诞的是大部分时候其实明知道员工在忽悠,但不知道该怎么办。有点像火车上小孩在哭,但家长也不管,不是不想管,而是实在管不动。

换人也没用,因为对上管理属于人类的本能,换个人照样会忽悠你。我也想过怎么才能不被忽悠,那只能是重要的事都亲自管起来,整个流程门清,谁都不敢忽悠你。但这也太辛苦了,所以我后来就放弃当老板了,专心自娱自乐。

但是何小鹏没有放弃,而是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模式,从一个业余爱好很多的人,变成了一个每周工作六天班的工作狂,努力懂更多的东西。

代价就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一点点了。

何小鹏表示,被人骗是因为我自己“笨”,所以只要我自己变聪明了,那就依然可以去相信别人。

2、老板必须亲自抓供应链。王凤英还没正式入职的时候,就提醒何小鹏采购有问题,何小鹏花了半年时间去查,最后发现采购整条线都在合伙忽悠自己,导致采购成本明显高于同行。

何小鹏说,供应链这件事只能自己去学,没人能告诉你怎么管。这个我也能理解,因为只有老板才能从全局视角去管这个问题,而其他人最多只能管一块,即便你把每一块都搞清楚了,依然不是全局,中间依然能有卡BUG的地方。

3、我来做决定,我来赌,我来承担责任。小鹏在业内算是家小公司,所以当智能驾驶好三条技术路线同时出现的时候,没有能力都走一遍,只能押其中一条。最后何小鹏又只能自己上,最后选了一条,目前看起来是正确的。

最后,何小鹏表示,没什么学不会的,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去吃这个苦、受这个累。

的确,绝大部分人,包括我自己,是吃不了这个苦的,所以也当不了创业者。

按我的标准,所谓霸道总裁,实属全天下最苦逼的职业,和短剧里定义的那种完全是反义词。

……

1、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,杭州1月二手房成交量创2017年以来新高,成交均价3.01万,环比+5%。考虑到今年春节在1月,所以这个新高含金量还挺足。不过从全国来看,1月房屋销量同比下降,所以这并非普遍情况。

2、周五收盘后传阿里以10亿美元获得DeepSeek10%股份,但很快被辟谣;但这个辟谣不太坚定,所以晚上阿里美股最多涨7cm。光从技术上讲,阿里自己有水平差不多的千问大模型,投资DS不一定很有必要;但从商业上讲,如果能把DS和阿里云结合,类似于微软和GPT结合,那就是化学反应。所以如果DS愿意卖,阿里肯定也不差钱。

3、老普前几天刚废除了小包800美元免税政策,周五晚又给恢复了,这么折腾也不知道图啥。多多近期反弹幅度不小,也可能是提前有人给剧透了。

4、美国电动卡车公司Nikola破产,曾经在一辆车都没卖出的情况下市值240亿美元,目前股价已经跌掉99%以上。至于为何会破产,其实看看本文开头讲小鹏这段应该就懂了,制造业是非常苛刻的行业,美国赚钱太容易,已经没有制造业的土壤了。

5、1月CPI同比+0.5%,PPI同比-2.3%,DOUS 春节效应,要连2月一起看才能有准确判断。

美国1月非农数据公布,失业率下降、工资强劲增长,降息预期继续下降,所以纳指高开低走扑街。中概指数最高涨接近3cm,也被拉下水收盘微涨1.34cm。

美银建议做多中国,理由是中美贸易和科技冲突可能阶段性见顶。但根据中金报告,节后主动型外资流出A股0.6亿美元,流出其他中概资产2.3亿美元,总共流出2.9亿美元。目前流入中概资产的,主要还是对冲型基金和其他短线资金。

呃,不过2.3亿美元这个规模我觉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以前外资流向还每天公布的时候,基本单日净流出或者流入都是百亿人民币规模,一周就有会有几百亿。

0.6亿美元才4亿多人民币,基本可以理解成为平盘。💸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