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教授 - 努力进化 在这个市场里站着把钱赚了

周末和你们聊几句教育的话题。

电影《中国合伙人》里有个情节,成东青(原型俞敏洪)在北大当老师的时候,帮领导家娃补习英语,本想能赚点钱,结果最后领导只给了碗饺子。

这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真实写照,并不是没人补习,但不是钱的事,短期请人帮忙补习几次靠面子和送礼,长期则需要神秘力量。我家就是教师家庭,从小住教工宿舍,所以对这些都很熟悉。

农村不说了,大部分城市家庭最多也就有能力请人来短期补习几次,也没啥大用,所以大部分人也懒得卷。情况大概在1992年左右开始发生变化,补习突然成了一种社会潮流,从供给端看,下海本来就是当时的潮流,教师帮人补习也算下海的一种;从需求端看,过去一种核心的求职方式“顶职”被取消了,大部分单位招聘都有学历要求,卷学历成为社会共识。

所谓顶职,就是国企和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,可以把自己的职位留给一个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继承,条件好的单位还可以超过一个。从建国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基本都是这个制度,只不过一开始职工自己都很年轻娃也小,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大量的子女需要顶职,成为就业的一个主要渠道。

很多人算过账,虽然大学毕业是干部身份,顶职是工人,但两者收入相差不大。而且工人高中毕业就进厂可以多赚4年工资,退休早5年可以早拿退休金,整个生命周期拿的可能比干部还多,所以为何要读大学呢?

从90年代开始,先是顶职取消了,然后是白领工作(包括体制内)收入明显超过蓝领,卷学历性价比极高,而且越早发现的人收益越大。

举例来说,30年前我读中学那阵就有高考移民,当时全国一张卷,大部分省的录取线都比浙江低几十分,少数能低100分;也没人管这事,脑子稍微灵光点就能占天大的便宜。

2001年加入WTO以后,学历的含金量继续增加,因为中国的教育性价比在全球都数得着。一个在中国正规大学接受过教育的学生,英语再好一些,基本拥有全球工作的能力。而无论是直接出国、从事对外贸易还是在外企工作,其收入水平都是国内的很多倍。

2005年《公务员法》实施,学历含金量第三次提升,之前谁都可以当公务员,之后必须正规本科生才能通过考试进入。同期教师收入大幅提升,和属地公务员看齐,很多地方当个小学老师也能年入十几、二十几万,考教师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,这也需要学历。

2009年移动互联网兴起,学历含金量第四次跃升。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进大厂年薪直接20万起,30岁年薪100万不是梦;努力点去硅谷的话,工作十年基本财务初级自由。

财务自由这个词本来是很奢侈的,但在十年前突然变成很多小镇做题家的口头禅,因为的确存在许多仅靠刷题就能财务自由的机会。比方你去申请美概互联大厂职位,真的主要就是靠刷题。

在发达国家里面,欧洲和日本的教育就没美国那么卷,原因也类似,因为美国引领了各种科技革命,所以教育的含金量高;欧洲和日本的发展慢,教育的含金量就低。

总之,在过去30年里,学历含金量有过四次大提升,就像一个超级成长股,所以教育军备投入是按照溢价来计算的,投入再大都有人觉得合理。

但目前看继续大幅增长的可能不大,甚至可能小幅下降,类似一个收息蓝筹。估值模式切换,要算ROE、DCF了,教育军备烈度大概率降低。

……

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人数22.3万,高于预期,降息预期又多了一丢丢。昨天我村就不该跌,今天又有利好刺激,终于等来了反弹。

1、中国神华去年业绩接近600亿,同比下降2.5%左右。别看是下降,但你们要知道去年煤价大幅下降,离高点几乎腰斩,而利润居然没受太多影响,这就是一流公司的内力。

2、酒鬼酒去年净利润1000-1500万,同比下降98%;舍得去年净利润3.2-4.2亿,同比下降80%左右。这就是二线白酒的特点,行情好的时候业绩还可以,但全靠压货,行情一旦下行就天崩地裂。

3、片仔癀去年净利润29.74亿,同比+6.3%;由于这是大约涨价30%后的增长,那肯定不能算好。最近两年片子业绩不太行的核心原因是牛黄大涨200%左右,未来存在价格大幅回调的可能性,到时候片子的利润可能会猛蹦一下。

4、天齐锂业去年亏损75亿左右,又是一个自己把自己卷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司。现在很有趣,传统资源型企业比方说原油、煤炭、铜、铝都开始躺平赚大钱,反而是需求还在迅速增长的锂这种新兴资源企业自己搞自己。只能说江湖混久了也并非一无是处…

5、公募最新十大重仓,宁德时代、腾讯控股、美的集团、贵州茅台、立讯精密、五粮液、寒武纪、紫金矿业、恒瑞医药、北方华创。

就这些。💸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