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,有人还“我”钱了…

“我”是打引号的,并不是真的我,而是在国庆期间,听好几个人说“自己”最近居然被还钱了,原因是对方的股票或者基金解套了,取出来一部分还债。

既然有钱炒股或者买基金为何之前不还呢?

不做道德审判的话,现实世界中就是有少数谦谦君子卖房卖车都要还钱,少数老赖吃喝玩乐但就是不还,大部分人则是选择性还钱——手头宽裕就还,手头紧就先拖着。股票深套还割肉还钱者少,解套甚至赚钱后爽快还钱者多。

写这些是因为假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股市这么飞速上涨到底好不好?

如果光从股市自身来说,我觉得不算太好。因为涨得越快见顶越快,中间换手也不充分,后续可能会有巨大的波动,不如慢慢涨上去那么舒服。说的更直白些,像我这种老股民都喜欢轮涨,也就是指数慢慢上去,但每个阶段都会有些热点、能吃到些肉,这样个人账户能大幅度跑赢指数。

像现在这样一天中位数涨幅10cm,其实最终大家手里的票涨幅都差不多,和水平高低关系不大。

但是,如果从修复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,这么涨肯定是大好事。

所谓资产负债表,就是一个人手里资产和负债的关系,比方说一个人手里的房子值500万,又欠了300万按揭,其净资产就是200万;假设房价跌了一半只值250万,按揭款不会变,其净资产就是倒欠50万。

以上两种情况显然不同,房子还值500万的时候就舍得消费花钱,真遇到事还能变卖房产获得200万净现金,算是笔大钱;但如果房子只值250万,那就是净债务状态,省下每一分钱去还按揭,心中充满焦虑,万一出事无能为力。

全国大概有1亿个左右家庭持有股票,有基金的更多。目前A股总市值是100万亿左右,其中30%左右由个人持有,算上基金可能还更多些,合计算40万亿好了,也就是平均每个家庭持有40万元左右的股票。

以上还没算腾讯、阿里、美团等港美股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。

股票对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影响,可能仅次于房价。当这40万变成60万的时候,这个家庭就会还别人钱、消费;变成20万的时候,就会拖欠、往死里节俭。

债务这个东西具备传递性。当股票上涨的时候,那1亿家里有股票的家庭因为资产升值获得了还债和消费能力,拿到他们还款的人也获得了还债和消费能力,如此循环,最终修复全社会的资产负债表。

假设股市震荡上行走慢牛市,往往会把大部分散户给震出去,甚至高吸低抛亏更多,只有少数高手获利。

但像最近一段时间的飞速普涨,大部分人其实来不及反应,无论之前买的是什么票,目瞪口呆就发现回血了,家庭资产负债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修复。

如果说牛市就是给人发钱,那么轮涨慢牛主要是给高水平股民发钱,而普涨疯牛则是给大部分股民无论水平高低一律发钱。按照二八定律,前者是20%的人狂赚,后者则是80%回血。当然咯,无论怎么涨法,至少会有20%的人会割肉在黎明前,对此我也只有两手一摊。

但对整个社会来说,那当然是80%的股民家庭回血更好,相当于发钱更均匀,能帮更多家庭解决问题。

而对企业来说,股市普涨的意义就更大。

因为居民资产的锚主要是地产,但企业的锚主要是股票。

过去两年由于我村跌太凶,导致了很多企业问题,最大的有两个。

1、一二级市场倒挂导致,也就是已经上市的公司估值水平低于未上市公司,那傻子才会去投未上市的啊?最终是一级市场休克。

2、资产缩水、抵押物失效。一家公司值多少钱、能借多少钱主要是由股票价值来决定的,股票下跌导致企业的金融手段归零,甚至会被逼债,也可能让员工收入大幅下降。

但最近由于股市普涨,这些问题部分解决。

比方说我听说有些创业公司又获得了投资意向,有些大厂员工手里的期权又值钱开始看房看车了,还有些公司质押平仓的警告解除。

从本质看,这些都和我们散户突然被还钱一样,都是资产负债表的迅速修复。

人还是那个人,公司还是那个公司,但就是因为股市凸凸凸这么猛涨了一轮,突然就没有生存危机了,甚至可以琢磨着消费和发展了。

聊得口干舌燥,可能诸位更关心股市还能涨多少?

目前国内外靠谱机构和专家的看法比较一致,本次股市上涨分三阶段。

第一阶段是3000点以下,无论A村还是港村都低估到一塌糊涂,堂堂阿里、五粮液等都被砸到10PE,无脑买入即可。这一阶段修复已经完成。

目前处于第二阶段,就是在政策刺激下,市场认为有可能走出通缩,所以要给我村一个正常的估值。港村历史正常估值为12PE左右,当前为10.5PE左右,还有15%左右的修复空间。至于A村,华生教授说大约还有10-20%的修复空间。华教授是国内对股市认识水平最高的学者之一,按个人看法都想把之一去掉。

至于第三阶段,那要等消费和地产复苏再说,这些数据至少要等几个月甚至一两年。我当然很希望有,但实际上不一定。如果有的话,无论A村还是港村,大概率要创历史新高;如果没有的话,那大概率要回落。

我猜你们听到新高两个字很刺耳,其实我也是。

但A村的高点是在2007年,那时候我还是小鲜肉呢,在座的有些可能还在穿开裆裤呢,我不说一定会有新高,难道连想一想都不可以么?💸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