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美股拼多多公布财报后跌28cm,把我都看傻过去了。至于原因,根据我认为的重要程度排序如下:
1、在未来几年不会分红和回购。目前多多年赚1000多亿,手握2849亿(合392亿美元)现金等价物,想要分钱很容易。打个样就是乔布斯时代的苹果,不分红不回购,这么好的公司一直在10PE左右晃荡。
有小作文表示黄铮不想当首富所以才故意不分红和回购,那可能乔布斯当年也不想当首富。管理层真实的想法可能是我们已经帮股东赚了很多钱,所以这几年你们不要来烦我。
对比下,多多的IPO价格是22美元,截止目前还帮大股东们赚5倍;而阿里最近一次港股IPO的价格是176港币,现价80港币左右,投资者们套一半呢。两者所面对的投资者压力差10倍左右吧…
2、Q2业绩小幅不及预期。多多不公布GMV,根据市场按计算器反推的结果,大约是同比+30%,环比+15%左右的水平。这个数据看起来还不错,但实际上一般般。
看同比没意义,因为一直到今年Q1,多多都是高环比增长,也就是这个30%更多是吃前面三个季度的老本。环比虽然有15cm,但Q2有618本来就应该高不少,这么算下来多多的高速增长基本已经结束,可能会比阿里和京东高一丢丢,但不再有啥本质区别。
甚至有一种更坏的可能性,就是多多的白牌模式可能已经到了极限。品牌贵但是确定性高,白牌便宜但确定性低,这就和股票一样,你到底是追求估值低还是确定性高?
新韭菜往往会追求估值低,但有一定经验后大部分则会转向高确定性,因为你会发现那个不确定性经常会给你带来很大伤害。购物也一样,一开始觉得便宜就好,后来发现图便宜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,不如贵点买牌子货。
多多的成功是找到了一大批愿意买白牌的用户,包括过去从来不网购的下沉用户,以及过去买牌子货但现在想省钱的。但在买了一段时间白牌以后,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重新转向牌子货,这是多多目前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。
个人看法,大部分的消费都是可选且过剩的。举例来说,一个人三双鞋可能就够了,但大部分都会买更多,同样的钱你到底是买20双白牌鞋呢还是买5双牌子货?真正连一双牌子货都买不起只能去买白牌的人有,但不多。
消费者肯定是在白牌和牌子货之间摇摆,但最终我相信大部分人会选牌子货。
3、未来利润率可能会下降,原因是要支持优质卖家,未来一年提供100亿补贴。所谓优质卖家,其实就是牌子货,或者是白牌里质量水平更接近牌子货的那些,从本质看就是多多也要搞消费升级了,过去一直是淘宝在学多多,而现在多多也要开始学淘宝了。
目前多多管理模式基本就是“仅退款”+“罚款”,白牌你可以这么玩,反正供应商无穷无尽,但牌子货本身就是稀缺的,所以必须怀柔,也就是少收钱多服务,所以利润率会下降、服务成本也会上升。
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,消费升级依然是主流。
即便大家收入不增长,那也希望用越来越好的产品,而不是买一大堆便宜的垃圾货。从这个角度看,多多必须淘汰掉一大批低端供应商,而换上来较好的卖家,这和当年淘宝的进化路径是一模一样的,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稀释一定利润。
至于这些低端供应商能不能再造一个拼多多?我觉得不会,因为多多崛起的核心还是抓住了以前从不网购的那几亿下沉用户,现在连这些人都被洗完了,根本找不到新的基本盘。
4、TEMU风险增大,增速会减慢。
总之,从短期看多多全是利空,跌28cm也能理解;但如果从长期看,多多迟早会分红回购,而且还能维持一定的营收增速。打个样就是库克上任后的苹果,股价大涨N倍。当然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,得看你是不是耐心资本。
截止目前电商巨佬们的中报都披露,阿里和多多都同比维持了不错的销量增长,其他公司也有一定的增长或者维持,从这个角度看不用对消费过于悲观,基本盘还在缓慢增长。
今天上午携程还公布了中报,Q2营收127.9亿,同比+14%;每股收益7.25元,同比+41.8%,大超预期。
在几大业务中,交通票务不太行,主要原因是飞机票打折很凶;但酒店营收+20%,旅游度假+42%,商旅(出差)+8.4%,都很不错。其中最好的是海外业务,国际平台营收+70%,
旅游依然是个不错的赛道,所以携程享有相对较高的估值,截止目前涨10cm。
目前最后一份没出的巨佬财报就是美团,这不仅关系到美团自己,也关系到对整个社会消费形式的判断。举例来说,现在很多餐饮店看起来顾客都稀稀拉拉,光看线下肯定消费不行。但如果美团的财报很好,那说明线上还是不错,能填掉线下的缺口。
截止目前,大部分中概巨佬的财报都挺不错,其实我觉得多多的这份也不错,只不过不肯花钱分红回购才被砸下来的。
如果美团还能给力的话,那就说明消费似乎还行。
就这些,鸡汤提早发了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