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怂的半年总结

周五晚,美国公布5月核心物价指数,同比+2.6%,环比+0.1%,假如维持这个增速的话,未来一年的涨幅就会低于2%,符合美联储所设定的目标。另外,美国5月失业水平高于预期,这是通胀下行的先行指标。

总之,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上升到69%,纳指盘中怒创新高(虽然收盘又跌回去了)。

最近三年多,美村新高又新高,我村怎样你们也都知道。作为一个95%以上资产都在A村和港村的股民,心满意足是不可能的。

回头查了下,21年我虽然没亏钱但大概从高点回撤10cm左右,22年和23年分别亏12cm和10cm。

今年上半年正好赚了12cm,毛估估算是把去年的血回了,但还要20+cm左右才能回到21年3月底的那个高点。本来我还挺乐观觉得今年有可能达成这个成就,现在也怂了,觉得难度很大。

实话实说,我今年运气不错,但盈亏同源前几年很衰,算是扯平了。

回头看了下年初选择的方向,分别是高分红、芯片、中概互联和恒生医药,除了恒生医药以外全中,但最后只换来12cm涨幅。

这就是地狱模式啊,超常发挥赏一颗枣,一着不慎跌落万丈深渊。

但昨天还在和人聊,这几年我们股民并不是最惨的,前几年买房的才是,如果恰好抄在高点还赶上烂尾,我都不忍心形容了。

我有些关系不错的同学,大学毕业后留学并进了美概互联,工资高得惊人。前几年股市和公众号都不错的时候,偶尔会琢磨下我这个学渣多久才能逆袭学霸,现在也只能躺平放弃了。毕竟人家不仅工资高,手里的股票和期权也嗖嗖嗖翻了几倍,我也只有两手一摊。

以为我在发牢骚?其实并不是,和你们聊下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

08年我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,二手赛欧,价格3万出头。那几年单位小伙伴陆续都买了,到现在大部分人都置换过一次。

09年我拿到了人生第一套房,单位小伙伴们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期买了房,到现在大部分人也买了至少第二套。

从08年开始,过去从来不敢想的东西,比如汽车、不错的住房、出国旅游、送娃留学、手表包包等奢侈品、各种电子产品,突然很多人就有了。

回到08年,绝大部分人对于日本经济还是纯粹崇拜,更别说美国了。09年我第一次出国就是去日本,那边一个桃子卖350日元,折合30人民币,我和老婆看了半天都没舍得买。购物也是买一些廉价的电子产品或者伴手礼,少数土豪才会去买奢侈品和化妆品等。吃饭也都是团餐,舍不得花钱去外面吃好的。

19年左右我又去过几次日本,看什么都不贵了,看房子还觉得特别便宜。其实简单算算就知道,日本一年收入400多万日元折合20多万人民币就算中高收入,很多家庭还只有男的工作,和我们这种包邮区双职工家庭比的确没优势。

16年我在英国,租的那套房子价格28万英镑,邻居老太太和老婆聊天,问你们能买得起这个房子么,老婆说应该买得起。老太太惊呼你们中国人都那么有钱么,然后说你们赶紧买,一定能赚钱。

19年之前我的公众号还比较小几乎不赚钱,主要收入就是打工和炒股,比全国平均水平肯定高,但在包邮区同龄人里面也就是一般般的水平。

那凭什么,就十年时间,那些曾经需要仰望的老牌发达国家,突然可以平视,甚至还带点优越感?

比方说在英国高校,副教授年薪5万英镑看起来不少吧,但扣税和养老金等后到手4万不到,也就30多万人民币,而且这个收入基本就是所有,外快基本没有。

物价可贵的多,租个两居室的房子要1000多,每月水电煤气网络加起来100多,上馆子吃饭价格是杭州的3倍左右,公共交通贵的一批,一份汽车保险要大几百,7788算下来这个生活质量也并不高。

我的结论就是,除了真实进步以外,作为一个包邮区居民,在那十几年里面实际上享受到了很多红利。

1、全球化红利,因为融入全球所以收入也开始接轨,虽然还不到发达国家水平但逐步靠近。

2、人口红利,享受国内便宜的人工服务。

3、基建红利,享受了很多优质廉价的基建,如水电煤气、网络、道路、公共交通、高铁等等。

4、地产红利,从08年开始只要买了房子那就等着发财吧。

也就是说,那是赶上所有好事的十几年,让我还有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幻觉,以为这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得到的。实际上自我奋斗当然有,但不应忽略历史的电梯。

可所谓红利,就是客观存在但又必将消失的东西。比方你年轻身体好能加班熬夜是一种红利,但迟早你也会老这个红利就消失了。

这几年我村的表现,无非是以上四大红利逐步消散后的正常表现。前三项还好,地产红利直接变成了地产黑洞,直接变成了整个社会最大的负担。

那么实际上问题很简单,我们整个社会就像从一个小伙子走向了中年,过去是靠加班熬夜打拼,获得了很好的收入,现在体能下降了,应该怎么办?

作为一个中年油腻大叔,我的答案如下。

首先,接受自己再也不年轻这个事实,放弃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,比方说莫欺少年穷、光靠帅就可以撩妹之类。因为你已经不是少年了,也不帅了,肌肉都变肥肉了。

其次,也别太自卑,改变策略。前几天我看了一份报告,说人到中年丧失的主要是爆发力,但耐力还不错,比如铁人三项比赛中高龄选手表现很好,甚至有70多岁还参赛的。因为年轻人代谢快,比赛中会迅速失去营养和水分,中年人代谢慢反而成了优势。

你看看欧洲和日本就知道了,慢悠悠的,但每次看起来要倒下去了,过一会儿又会爬起来继续参赛。人家就是甘当龟兔赛跑中那个龟,其实也不错。

最后,调理好身体,等待周期。所谓年轻就是状态每天都很好,中年就是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,不好的时候就起来,好的时候努力干活。大部分人刚进入中年的时候都很悲观,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,习惯了以后就觉得还好,至少还有行的时候。

我们现在,就是属于刚从青年时代迈入中年,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,整个世界糟透了的状态。

但熬过这几年,特别是如果熬到家里那套房子不再贬值又开始升值时,那种年轻的感觉可能又会回来一丢丢。

归纳起来从投资角度看要搞明白三点。

1、过去那个猛糙快的A村少年已经人到中年,指望动不动抓十倍股,或者短线发大财的概率很少了。

2、目前是我村最迷惘的时期,相当于刚到40岁的男人,老幻想着磕点什么灵丹妙药就能回春,还到处去搞植发,腆着一身肥肉泡妞,相当惹人讨厌。

3、未来的预期差在于,走出这个迷惘期,学会用中年人的方式来面对市场。养生、节制欲望、省着花钱、从容淡定,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,获得市场的信任。

人总会中年的,但中年又不是去死,苟住就好。💸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