擦,降了个寂寞

昨晚美国公布了5月的通胀数据,核心CPI同比+3.4%,低于预期。虽然鲍威尔随后嘴炮说还没到降息的时候,但并没人信。综合各方信息,美联储在11月前降息概率接近100%,年内两次降息概率在50%左右。

这当然是很大的利好,但市场反应一般般。纳指倒是大涨,但那还是在炒苹果手机集成AI,涨的都是七姐妹及其闺蜜们,道指还跌了。

A村就更别提了,高开低走老剧本,中位数跌0.74%;港村略好些,恒指好歹涨了。

我绝对能找出很多理由来解释这一现象,但又觉得不需要解释。实际上就是内资机构没钱、散户懒得搭理、外资正在猛炒AI,谁都没空来管我村这摊子。

内资里面,只有险资手上还有些钱进货,而这些大哥们喜欢的都是高分红,因为自己也必须按年度支付钱给用户,所以红利股新高再新高。

这个局面一时半会儿我也不知道怎么搞,长期来看倒是可以依靠分红后再投破局。无论股价是涨是跌,手上的股票数会越来越多,后续年份收到的分红也会越来越多。

……

欧盟对产自我国的电动车征收额外关税,比亚迪17.4%、吉利20%、上汽38.1%、其他21%。不过今天比亚迪和吉利都涨了,原因是根据测算,按照这个税率,比亚迪和吉利在欧洲都还有明显的成本优势。以比亚迪的海豹为例,在国内大概赚1万人民币一辆,算上目前这个税率大概能在欧洲赚7000欧元。

反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论,真把我难住了。理论上来说,应该是给汽车链上的工人们加些工资,然后车卖贵些;其他行业也一样,都涨些价,给员工们加些工资。这样大家日子都好过些,经济数据也会很好看。但现实中却正好相反,各行各业都在使劲压价,回过头来再压员工的薪酬。

这几天我看到两篇报道,解释的就是这个现象如何形成。

一是餐饮行业。这几年很多互联网人主动被动杀入餐饮赛道,互联网思维做餐饮,简单来说就是超低价揽客,比方说99元的四人套餐,指望把一条街的生意都抢过来。

但一条街上的友商也不会束手待毙,纷纷推出88元、66元的套餐,最后变成集体亏损。目前餐饮还处于这个集体赔钱赚吆喝的阶段,虽然在场子里的都领悟到互联网思维做不了餐饮,但架不住外面还有人往里冲。

二是农业。什么阳光玫瑰、蓝莓、榴莲、芒果,都是只要第一年有人赚到钱了,第二年就有资本带着钱往里冲,最迟三年后就能出果。结局就是价格膝盖斩,谁也别想能收回成本。

无论是开饭店还是养水果,其实都需要不少钱。这笔钱你可以用来自己享受生活,也可以选择去卷,其实卷成功的概率不高,但由于现在的有钱人都是之前黄金十年卷赢的,满脑子都是爱卷就会赢的路径依赖,所以脑子一热就都杀进去了。

实际就是时代变了,赚钱的商业模式也应该变。

过去三十年,我们面临的都是巨大的增量模式,比方说出口一年能翻倍、电商销量一年能增长50%。在这种情况下,咬牙卷是对的,卷到就是泼天富贵。

现在是存量模式,国内汽车就卖那么多,吃水果和吃饭的就那么多,你卷我也卷,手拉手亏钱。

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,人很难被改变,只能被淘汰。只有把信奉爱卷就能赢的卷王们淘汰掉一大批,新的商业平衡才能形成。

最早淘汰的是地产卷王,基本不剩了,或者只剩躯壳还在行走。

目前正在淘汰的是光伏卷王、电车卷王、餐饮卷王、水果卷王、奶茶店卷王,估计也快完成了。

未来会淘汰的可能是教育卷王、男拳/女拳卷王,这些都不是企业是个人,但道理是一样的。

对了,正在被淘汰的还有茅卷王。听说今天散茅价格又跌了100多,有人几万瓶几万瓶的在砸盘,只有做电商618活动的还敢接一些,其他人都看傻了。

前几天我不是还写了杭州某饭店里现场开瓶回收的茅子1888一瓶么?

昨天就看到1688的现场开瓶回收价了,有头有脸的高端餐厅,几乎不可能用假酒来搞事,否则以后不要想做生意了。

悲观的说,这叫去杠杆;乐观的说,也许算回归正常?💸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